本文带你了解:稻香村两个半世纪持续不间断经营的传奇

“入口如含春雪,一抿即化。”是很多人对稻香村糕点挥之不去的印象和留恋,在251年的发展历史历程中,源自苏州的稻香村从默默无闻到现在名扬海外,也曾经历过波澜起伏。今天,稻香村与苏州第一代少儿节目主持人、苏州优秀阅读推广人“月月姐姐”合作策划的系列主题短视频《人生五味》第五期“厚”与大家见面了,本期视频将用三分钟带你了解稻香村历史传承故事。

d0096aadd46cc9993959da905a69e0e7

视频开头,月月姐姐特别邀请到《苏州稻香村史稿》作者,苏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、苏州大学教授——李峰,为我们讲述稻香村的诞生及背后的故事。

李教授对稻香村诞生于苏州给出了自己的见解:“苏州本身就是鱼米之乡,对于食材的讲究、工艺的精湛以及饮食文化的传承,都为稻香村的糕点制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”小编从中深深感受到了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也养一方文化。

118f3b6e0332a8baca813f67bf3ed3fa

相信很多小伙伴和视频中的月月姐姐一样,被稻香村观前街原址店屹立了近三个世纪,店铺地址不曾变化而感到震撼。而在视频中,李教授肯定了稻香村经济、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:“稻香村是苏州乃至全国茶食糖果业第一家注册公司,不仅推动了苏州茶食糖果业从传统走向近代乃至于现代,而且它实质上引领着全国茶食糖果业的发展方向。”

0c03225c5fed644f37ec3371e3f55f9e

那么,稻香村是怎样传承251年的呢?视频中月月姐姐为大家解惑:“稻香村通过‘师傅带徒弟’的方式将传统糕点制作技艺,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,至今可追溯传承人已有6代。”

据小编了解,在2009年,“稻香村苏式月饼制作技艺”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成为中国传统糕点的历史瑰宝。

840d060f25f2c774bdb47ca0aed9a7bc

作为一家251年的中华老字号,稻香村为什么能够圈粉无数,尤其博得年轻人的喜欢呢?月月姐姐给出了答案:“不仅是因为它长得好看又好吃,更重要的是一个能与深厚历史相映衬的深厚智慧,年轻时尚不过是它风雅了百年的日常!”

稻香村的每一块糕点都承载着祖辈们的智慧与汗水,讲述着代代相传的故事。在这份悠久与深沉之中,它巧妙地将传统精髓与现代审美相融合,稻香村不仅是在制作糕点,更是在传承文化,让年轻人在品尝时,既能感受到舌尖上的愉悦,又能深刻体会到那份跨越世纪的文化温度与情感链接。

e4dd68cc0315c2a1fa92f3594751c7f8

稻香村的技艺和精神一脉传承,成就近三个世纪持续不间断经营的传奇。时至今日,稻香村在全国已有800余家专卖店,产品远销海外近50个国家和地区,是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,更是复兴中式糕点的领军品牌。

稻香村的故事,很酥软,很厚道,很中国!这份中式糕点的极致匠心,也将跨越时空,成为走向世界的美食文化名片!

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,如果侵犯,请及时通知我们,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,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。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dcxw.xqcmcom.com/8452.html

(0)
上一篇 2024年8月26日 下午6:15
下一篇 2024年9月1日 下午8:28

相关推荐

  • 《中华文脉•经典围读会》长江季:围读成都文脉中的诗酒浓香

    “中国文人读书游历有两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,一个是东登泰山拜三孔,成仁成圣;而另一个就是西入巴蜀,涤荡自己的性灵。”学者于丹说道。 成都是所有长江故事的“前传”。从唐古拉山蜿蜒而下的涓涓细流,在进入四川后,变得奔腾浩荡。锦江穿城而过,汇入岷江,在宜宾与金沙江相遇,始成洪流,三江合汇,化身为滚滚长江水向东而去。 这里也是自古以来文人的精神故乡,“除了陈子昂、李白…

    2024年9月1日
    0
  • 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打造《天路从我家门前过》音乐专辑发布会

    在党的会议精神的指引下,为继承和发扬历史主动性精神,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国内优秀文艺工作者,于2022年~2024年推出了以“天路从我家门前过”为主题的音乐专辑。此专辑不仅展现了甘孜州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,更是对甘孜州新时代精神风貌的一次深刻讴歌。上海星外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协助专辑完成,主题曲《天路从我家门前过》由著名词作家屈塬作…

    2024年12月23日
    0
  • 近日,吉林作家刘秀玲新著《月有山伴》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,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精心创作的散文50多篇。 刘秀玲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中国诗歌学会会员,吉林省作家学会会员,长春市作家协会理事,作品散见于《芒种》《星星》《四川诗歌》《经典美文》《中国文艺家》等多种期刊。有作品入选《在黎明灰色的山脊上——中国诗歌学会2022年度诗选》《关东诗人年卷》《问脉山水——…

    2024年8月26日
    0
  • 龙走幽燕,诗游太行:古典文学版图中的 “河朔唐诗之路”|马吉照

    摘要:中国文化丰富的区域性决定了全国各地必定存在不同风貌、不同价值的“唐诗之路”。以幽州为中心,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与燕山南麓通往东北边塞的道路,构成地位举足轻重、具有突出自身优势和鲜明地域文化特质的“河朔唐诗之路”。河朔诗路拥有数量众多且分布密集的诗人行迹与创作、文学景观与文学地理意象,并且串联起博陵崔、范阳卢、赵郡李等文化望族,是为唐代诗坛输送诗人最多的诗…

    2024年2月19日 文化
    0
  • 当代值得关注的艺术家—赵艳霞

    赵艳霞,1964年生于河北省武邑县,擅长水彩画。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,北京联合大学教职工绘画协会首任会长。先后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“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”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“中国书画艺术名家专项课题高级课程研修班”。2020年10月,作品《默契》参加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的“唯恩水彩作品联展”。2022年6月,水彩画《女教授和学生们》入选由北京市…

    2024年10月24日 文化
    0